思维,这种东西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,但可从以下7各方面去“有意而为之”:
正文:习惯一:对身边的人讲话更加“具体些”
(尤其,是对朋友、恋人、家人,与熟人讲话,容易放下戒备心,认为对方“理解自己”是理所应当,但事实恰恰相反。
①错误的例子:
朋友:“我去趟便利店”
我:“随便帮我带喝的吧”
②正确的例子
朋友:“我去趟便利店”
我:我想振作一下,帮我买点能量饮料吧)
习惯二:不要随波逐流
(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:
A:你看到那谁的PYQ了么?
B:看到啦,我给他点赞了
A:为什么点赞?
B:其实我不明白他说什么,但是好多人点了,我也跟着点了。
生活中,哪怕小事,也不要养成“随大流”的习惯,任何选择,都要保证能说出“根据”,而后才能做出)
习惯三:看新闻时联想到“其他事情”
(对于“一边倒”新闻评论,务必保证“慎而又慎”的态度,不断反问“why so”、“so what”,才能发现新闻的真正背景、深意和其他角度)
习惯四:冲动购物之前要思考
(警惕“锚定效应”:试想一件商品300元,放在A商店一圈200元的产品中,和放在B商店一圈500元的商品中,你肯定会选择前者,但其实商品本质没有变化,这就是锚定效应。购物的本质,应该是对“真的需要买么?”这样的问题予以回答)
习惯五:区分事实和意见
(“最近感冒十分流行”,这句话是事实吗?答:不是。
①原因:感冒,是咳嗽、发烧、鼻塞、全身无力等症状的简单统称⬇️
②因此,感冒在流行的前提是,要明确什么样的症状才算作感冒⬇️
③因此,这句话是说话人的“主观意见”,而非客观事实
总结:类似的情况,在和熟人对话时还有很多)
习惯六:尝试当一下苏格拉底
(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:对各种事物的疑问,在确认其本质的同时,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。这就是“苏格拉底问答法”,把同样的问题,反复问自己、问别人,提问式最有效、最卓越的方法)
习惯七:不能放任对话的模糊
(90%的人平时的对话都是“模糊”而“无意义”的,比如:
上司:那件事做的怎么样了?
部下:阿,目前还可以吧。
上司:那就尽快吧。
部下:好的,我会再跟您汇报。
如果对每句话进行批判性思考,结果就是:这些话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。如果平时放任不管,到关键时刻,绝对会出现“进展不顺畅”的问题。绝对,别问我怎么知道)
结尾:总是误解别人的疑似、总是说话让别人误解,那你必须来学习一下